美聯準

FT社評:美聯準購買垃圾債券不宜久

美聯準購買垃圾債券是站得住腳的,但也肯定具有爭議:最好的辦法就是儘量使這些行爲是短期的、並且是透明的。

當維多利亞時代經濟學家沃爾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想解釋央行如何應當充當最後貸款人時,他引用了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一位董事的話。「我們當時以各種可能的方式、以從未採用過的模式放貸,」這位央行家在談及英國央行應對一次金融恐慌的舉措時說道。

美聯準(Federal Reserve)決定將垃圾債券納入其最新的資產購買計劃反映出這項有著百年曆史的準則,即當金融業陷入困境時,與其斤斤計較影響,不如大把撒錢。購買垃圾債券將意味著默許扶持一些專門從事資本運作的私募股權公司,並令這些公司債臺高築。

對許多人來說,這違反了資本主義的關鍵基礎:經營不善的企業應該破產,投機者應預料到,如果下錯注,就會賠錢。這包括那些沒有爲應對危機做足準備的人,不論是資產負債率過高、還是因回購股票使自己的公司脆弱不堪。同理,如果股東享受了比其他人更願意承受風險的回報,他們就應當承擔代價。許多美國人指出,人們鼓勵工人們存下足夠的工資以應對不測風雲;這對企業同樣應當適用。

您已閱讀37%(438字),剩餘63%(7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