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外對話

向中國學習「生態紅線」

史密特-特勞布:中國的生態紅線制度將擴大保護範圍,併爲其他地區的可持續土地利用規劃提供借鑑。

(原注:本文內容於3月26日根據最新訊息進行了修改,昆明COP15大會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將延期舉行。)

今年10月,各國政府將通過一項新的全球協議以遏制陸地和海洋的自然環境破壞。第十五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將在昆明舉行,這是中國首次主辦大型聯合國環境談判。

全球自然資源狀況將是此次昆明會議主要關注的議題,但中國自身的生態狀況以及中國政府的應對之策也將受到關注。同樣,中國對自身國際利益的考量,包括綠色「一帶一路」倡議及其與其它大國的關係,也可能主導昆明會議之前的準備工作及後續行動。

您已閱讀11%(243字),剩餘89%(19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