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截至目前,全球105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11萬例,美股帶領全球股市連續下挫,甚至股市和期貨雙雙熔斷,創熔斷機制設立33年以來首次紀錄。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超出SARS,史上最長的春節長假,停產、停工、停運,也確實抑制了供給、消費和經濟運行。
面對新冠疫情,國內外湧現出不少悲觀論調,諸如金融危機論、通貨膨脹失控論、社會消費崩潰論、經濟增速滑坡論、中美脫鉤加速論、中小企業破產論、全球產業逃華論、供應鏈斷裂論、外貿投資停擺論、全球製造衰退論等不一而足。但通過深入分析數據,卻可以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一是金融危機論。半個月來美股帶領全球股市連續下挫,美聯準緊急降息50個基點仍不能阻止,3月9日黑色星期一美股大跌超過2000點,國際油價連續兩天暴跌超過30%,跌到30美元每桶的水準。這固然有供給側OPEC與俄羅斯不能達成減產協定的原因,但更爲重要的是由於經濟下滑,需求銳減,外加疫情引發金融危機風險。避險產品黃金震盪上行,COMEX黃金期貨上漲至近十年來新高。而美債收益率全線下降至1%以內。
您已閱讀5%(468字),剩餘95%(81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