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當前疫情的嚴峻性,爲有效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切實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傳播擴散,中國各級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政策,如源發地武漢和中國經濟第一強省廣東,都明確要求,市民進入公共場所必須配套口罩。事實上,隨著防控疫情各項新規的完善和宣傳工作深入人心,不獨武漢和廣東,就是其他地區,市民出門時,也都開始選擇配戴口罩出行。但與此同時,很多民衆發現,他們不僅買不起,更買不到口罩了。因爲無論是藥店,還是各電商平臺,不獨口罩價格普遍飛漲,且多顯示無貨。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在當前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包括口罩在內的醫療用品市場的供需嚴重失衡。
我們先從需求端來看。相比於一般醫療需求,傳染性的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醫療需求,表現出如下特性:
首先是即時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在於它的意外和突然,由於資訊的不完全,例如,人們,甚至包括專業人員,對新病毒的許多醫學問題都還沒有解決,而且它的傳染性較強,目前又沒有特效藥。公衆往往會從最初的不以爲然,到後來的驚慌失措,擔心被傳染、被傳播,這時人們對醫療的需求就表現出某種即時性。這種需求要求醫用設備和醫藥用品要立即到位,即可滿足。更爲重要的是,這種醫療需求的彈性總是較低的,往往表現出很強的剛性。也就是說,在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民衆對醫療產品的需求,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如一兩天或一個星期內大幅增加。據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人口數已突破14億大關,而疫情已經擴散到包括西藏在內的中國所有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作爲一種個體理性,不論是基於免於被罰,還是基於自身安全保護的考量,購買口罩無疑是當前民衆最爲迫切的自我防範措施。我們假設,全國半數人需要口罩,且以一日一隻計,那麼全國每日需耗口罩數,就高達驚人的7億隻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