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小米

小米的最壞時代和最好時代

Guus Keder、周掌櫃:對於小米而言,眼前看起來是低毛利創新尾聲的「最壞時代」,也可能是開啓高毛利研發的「最好時代」。

無論從什麼角度看,2019年對於小米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年份。

這一年圍繞其商業模式創新的爭論已經徹底消失,幾乎所有廠商都在學習小米生態鏈和管道創新;這一年小米果斷的用紅米替換掉爭議中心的小米品牌,小米品牌質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強品牌意味著更高毛利投研發,意味著可持續競爭力。爭議漸漸開始轉移到其冰火兩重天的國內和國外市場業績,資本市場對其多空爭論更加激烈,但坦率的說:更多人開始在資本市場看多小米。

「最壞時代」往往是時間孕育的結果。Counterpoint發佈2019年第三季度線上銷售數據表明,華為及榮耀雙品牌線上市場份額高達46%,甚至超越蘋果及小米OV市佔率加總(38%)。以線上玩法起家的小米受到的壓力自然不言而喻。可另一方面,小米手機海外發展不僅穩住了印度市場近30%的市場份額,小米電視成爲市場第一,在東南亞其他國家也都有較好表現,更重要的是小米在東南亞的本地化程度由於多種原因強於中國其他品牌。而在歐洲市場,據研究機構 Canalys 發佈了 2019年Q3 歐洲智慧型手機市場報告顯示,小米的份額達到10.5%,成長了73%。如果去梳理這種趨勢背後的大邏輯:小米在華為系、OV系最強大、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市場頑嬌生存了下來,商業模式創新獲得驗證,但全球市場與兩者有了差異化的競爭格局,開始直面三星和蘋果融入高毛利市場。從全球戰略環境看,說是小米創業以來「最好時代」並不爲過,向後看確定性更強。「最好時代」對小米創新而言也是利空出盡。

您已閱讀12%(622字),剩餘88%(46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