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電子支付

行動條碼支付存在壟斷嗎?

傅蔚岡:今天很多機構抱怨WeChat Pay和支付寶佔據了市場主要份額,轉而向監管機構謀求「公平」,這意味著它們已經放棄了創新的努力。

現在的絕大多數中國人對第三方支付已經不陌生,無論是高星級酒店還是農貿市場,我們都能夠使用第三方支付。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2018年支付體系總體運行情況》顯示,2018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發生網路支付業務105306.10億筆,金額208.07兆元,同比分別成長85.05%和45.23%。

第三方支付之所以流行,除了支付寶和WeChat Pay等行業龍頭在培育用戶消費習慣所做的不懈努力外,還有一些不爲公衆所知的機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你在餐館或者其他小雜貨店,用支付寶或者WeChat Pay向店家付費的時候,商家向你收款的並不是WeChat Pay或者支付寶的掃描終端,而可能是一個你沒有聽說過的終端。這個終端的奇妙之處就在於,無論是支付寶、WeChat Pay或者是銀聯雲閃付,它都可以輕鬆讀取相關資訊。這種終端就是業界稱之爲聚合支付的服務,言下之意就是通過聚合多種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銀行及其他服務商介面等支付工具的綜合支付服務。聚合支付是介於第三方支付和商戶之間,在沒有支付許可牌照的情況下,通過聚合各種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銀行、合作電信營運商及其他服務商介面等多種支付工具進行綜合支付服務。聚合支付介於第三方支付和商戶之間,不進行資金清算,但能夠根據商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形成資源優勢互補。

當我們消費者在線下便捷使用第三方支付時,一定想不到還有這些公司在給用戶和商家提供服務。今天之所以提起聚合支付,是因爲最近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 年)》,其中有一條與之相關,即「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 APP 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該規劃一出來,就有輿論認爲條碼支付互聯互通體系將會改變目前行動支付市場兩家獨大的景象。

您已閱讀18%(782字),剩餘82%(35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