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銀行

信用貸款:如何更好服務中小企業

譚小芬、李奇霖:當前應繼續探索民企融資的長效機制,以市場化方式在企業、制度和技術三個層面疏解民企融資困境。

民營企業在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在現有金融制度下,民營企業所獲得的融資支持力度與其經濟地位明顯不匹配。2017年金融政策收緊後,民企所受衝擊更爲明顯,再度引起關注和擔憂。2018年第三季度政策轉向重點支持民企,在拓寬民企融資管道、降低融資成本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由於方式不夠市場化,易引致新的金融風險。當前應繼續探索民企融資的長效機制,以市場化方式在企業、制度和技術三個層面疏解民企融資困境。

商業銀行貸款主要分爲信用貸款、保證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四種形式,保證貸款、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又合稱擔保貸款。信用貸款由於擁有門檻低、小額化、放款快、無需對抵押品依賴和第三方擔保人等諸多優勢,僅根據貸款人的信譽發放的貸款,是支持中小企業融資良好的金融工具。相反,擔保貸款的信用程度較低,需要一定的輔助措施來幫助企業獲得貸款,其中保證貸款是存在第三方承諾在借款人不能償還貸款的時候,按約定承擔一般保證責任或者連帶責任而發放的貸款。抵押貸款是指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財產作爲抵押物(一般是不動產)發放的貸款。質押貸款是指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動產或權利作爲質物發放的貸款。

以2018年中報數據爲準,中國上市銀行中四種貸款的比例分別是,抵押貸款42%,信用貸款30%,保證貸款17%、質押貸款11%,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的比例是3:7,銀行傾向於擔保貸款,尤其是擔保貸款中的抵押貸款。

您已閱讀17%(590字),剩餘83%(29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