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

G20牌桌上的北韓:成本、收益與風險

王鵬:在中美博弈、G20召開在即背景下,北韓因素可能給中國外交帶來哪些成本、收益與風險,中國應採取什麼策略?

應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邀請,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將於6月20日至21日對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中國官媒評價道:「此訪正值中朝兩國即將迎來建交70週年,時機特殊,意義重大,是今年中朝兩黨兩國和兩國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將掀開中朝友好的新篇章,成爲兩國關係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就中朝關係角度看,也有評論認爲「這是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時隔14年再次訪問北韓,也是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首次訪問北韓」,因而意義重大非凡。上述說法都是中肯的。

然而,如果聯繫(a)當前中美間已然白熱化且久拖未決的貿易戰,(b)已然「質變」(王緝思語)、「再也回不到過去」(季辛吉語)的中美關係,(c)即將在美國東亞最重要盟友——日本大阪市召開的G20首腦峯會,以及(d)峯會前夕美國總統川普的南韓之行,那麼客觀上講,國際社會容易認爲,中國或許需要利用北韓來對沖G20上的風險。同理,仍被國際社會孤立、且對美轉圜遭遇相當挫折的北韓,在「普金會」後,似乎也需要從鄰近大國處再尋新突破。限於篇幅,本文僅從中方角度分析,在中美博弈、G20召開在即的背景下,北韓因素可能帶來的成本、收益與風險。

打「北韓牌」的成本-收益覈算

您已閱讀7%(500字),剩餘93%(69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