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導條約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是錯誤的決定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如果美俄雙方重新研發部署中導,勢將影響全球穩定。當務之急是努力挽救條約,而不是推動所謂條約「多邊化」。

上世紀80年代,我在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外交學院(Tufts University’s 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留學之時,美蘇正就後來於1987年簽署的《中導條約》(INF treaty)展開激烈談判。

作爲一名在冷戰「高潮」時期研究地緣戰略和軍備控制問題的學者,我對美蘇激烈談判產生濃厚興趣,把它作爲研究課題,並在論文中指出,該條約如果達成並得到切實遵守,將成爲構築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石。我的論文得到弗萊徹學院教授的高度評價,並獲得了「A」的好成績。

此後的歷史演進證明,我的結論是正確的。《中導條約》自1987年底簽署以來,爲維持全球相對和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您已閱讀26%(305字),剩餘74%(8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