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天量信貸重來,然後呢?

徐瑾:2019註定是寬鬆的一年,但這一次寬鬆的結果,卻很難比擬往昔的結果;歷史不會簡單重複兩次,單靠貨幣寬鬆無法實現復甦。

春節剛過,貨幣寬鬆的苗頭重新呈現,新增社會融資規模遠超四萬億,創下歷史記錄。

2月15日,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19年1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和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分別達到4.64兆元和3.23兆元,同比分別多增1.56兆元和3300億元。

這些新增的社會融資來自哪裏?根據央行數據,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3.57兆元,同比多增8818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增加343億元,同比多增77億元;委託貸款減少699億元,同比少減10億元;信託貸款增加345億元,同比少增52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3786億元,同比多增2349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4990億元,同比多3768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淨融資1088億元,同比多1088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293億元,同比少207億元。

您已閱讀17%(360字),剩餘83%(17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