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中國民企仍然難以獲得融資

隨著中國政府努力降低經濟對債務的依賴,民營企業受到信貸緊縮的衝擊。政府近來採取措施,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北京一家制造商的執行長秦楠(音)需要借款至少500萬元人民幣(合74萬美元),以增加公司的空氣淨化器和空調器產量。但由於他的公司拿不出等值的房地產和其它資產作爲抵押,國內銀行只願意放貸200萬元人民幣。

「我們拿不出更多的抵押品,因此(靠銀行融資)是一個死衚衕,」秦楠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我們以每月高達3%(即每年36%)的利率,從私人管道拿到過橋融資,但很快就還清了貸款。」他說,他目前正在探索進一步融資的「所有可能管道」,包括私人股本公司。

不久前,秦楠在社群媒體上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民營企業當中,這種不滿正變得越來越普遍。隨著中國政府努力降低本國經濟對債務助燃刺激政策的依賴,民營企業受到了信貸緊縮的衝擊。如果這些企業的抱怨得不到解決,對於中國官員們而言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因爲他們正努力避免經濟成長急劇減速。週一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的經濟增速降至6.6%的28年低點。

您已閱讀19%(407字),剩餘81%(16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