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因其創辦人的辱華言論在國內引發了抵制熱潮,原定於上海舉辦的大秀取消,品牌商品也在電商平臺上接連下架。一系列事件的導火索便是其爲上海大秀髮布的《起筷喫飯》系列預熱廣告:在廣告中,舊上海風格的佈景前,化著復古妝容的中國模特兒聽從畫外音的「指點」,用筷子來喫義大利的傳統食物。
先不論這個廣告是否刻意辱華,但它無疑是一次非常失敗的宣傳。對於中國的觀衆來說,整個廣告的設定都讓人摸不著頭腦:模特兒爲什麼非要用筷子來喫披薩餅?或者模特兒爲什麼竟然不會用筷子喫披薩餅?簡單地把中國元素和義大利元素放在一起呈現,卻看不到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闡釋——雖然號稱是「致敬」中國文化,這則廣告卻顯然是在迎合西方觀衆對異域文化的獵奇感:把筷子描述爲「小棍子形狀的餐具」,加上異域特色的佈景和模特兒誇張的表情姿態,把一件中國的日常小事複雜化地描述出來,無一不是在加強和刺激這一種獵奇感。
這種錯位在西方試圖應用中國文化時常有發生,歸根結底是在於認識的錯位:當中國人希望這些面向世界的作品能夠幫助自己的文化被理解和接納時,而西方卻更着迷於不同文明給它的作品帶來的新鮮感和異域風情。
您已閱讀17%(493字),剩餘83%(23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