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資

重溫「人類誤判心理學」:投資拒絕一再誤判

康水躍:投資者無論運用資產定價理論,還是財務技術指標都無法令預測結果與最終事實完全契合,因此我們不僅要接受誤判存在,還需不斷修正自己的思考方式。

人類歷史在正知正見中前行,在顛倒誤判中倒退。1995年,查理•蒙格(Charlie•Munger)重返母校哈佛大學做演講時系統呈現了「人類誤判心理學」,提出了導致人類做出誤判的24個原因,譬如「簡單心理否定」導致誤判、「自我確認傾向」導致誤判、「拿錘綜合症」導致誤判、精神壓力導致誤判。

儘管一百多年來金融投資家們無數次試圖使用模型與理論來推演市場的發展,但是因爲推演過程中使用了各種假設和技巧,因此會扭曲現實所釋放出來的信號。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投資者無論是運用先進的資產定價理論,還是複雜的財務技術指標都無法令預測結果與最終事實完全契合,二者甚至大相徑庭。因此,我們不僅需要坦然接受誤判的存在,而且還需要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思考方式。

集體誤判 VS 個體正見

您已閱讀8%(335字),剩餘92%(41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