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A股「喊話式」救市不能治本

蘇培科:中國股市真正應該反思的是,監管部門爲何一開始不充分地徵求市場意見而盲目推出各種主張?政策隨意性和多變性恰恰是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

隨著中美貿易衝突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風雨飄搖,A股市場更是低迷不堪,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內外環境,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央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劉士餘等紛紛站出來力挺股市,但是A股市場似乎並未領情,依然我行我素。

雖然這種「喊話式」救市並未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至少目前高層決策部門和金融管理當局對於資本市場和金融問題開始重視了起來,至少不再讓股市放任自流和各部門各自爲政式的管理,將股市納入了宏觀管理的框架,管理層也開始明白需要通過股票市場的財富效應來撬動中國經濟的活力,否則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刻,房價高企、股市低迷、經濟前景預期悲觀不利於應對當前的貿易衝突。

營造良好的A股市場環境顯然成了高層決策部門的共識,於是中國證監會在10月30日的交易時段發佈聲明:一是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圍繞資本市場改革,創造條件鼓勵上市公司開展回購和併購重組;二是優化交易監管,減少對交易環節的不必要干預,讓市場對監管有明確預期;三是鼓勵價值投資,引導增量中長期資金入市。證監會的聲明發布出來後市場出現了兩股反差極大的聲音,那些指定的資訊披露媒體換各種花樣表揚,似乎證監會終於做對了一回,但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一兩年前證監會採取的措施與這幾點聲明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對併購重組各種限制和以「忽悠式重組」來打壓,再比如減少對交易環節不必要的干預,實際上先前一直採取視窗指導,監管部門嚴重干預市場交易行爲,現在突然不管了,鼓勵「妖精」、「害人精」進場,顯然有些打臉,於是市場裏的段子手就開始各式各樣的調侃,讓一個嚴肅的政策變得滑稽起來。其實目前這個聲明實際是在糾偏過往的監管行爲,讓市場迴歸正常狀態而已,也不用大驚小怪。

您已閱讀27%(704字),剩餘73%(18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