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工智慧

李開復:未來「名存實亡」的十種工作

李開復:一些人類看上去很難的工作,在人工智慧看來可能非常簡單;一些在人類看上去很簡單的工作,可能卻是人工智慧的死穴。

未來30年內,人工智慧可能帶來太多人類目前還不理解的社會現象,不理解就可能會帶來麻煩甚至是災難。首當其衝的就是取代人類的工作,甚至會讓部分人失去「生而爲人」的意義。

當人工智慧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更爲廣泛的應用時,它就不再僅僅具有技術上的衝擊力,而是會越來越明顯地影響到人類經濟社會的運行。人工智慧使人類獲得更大解放的同時,也帶來了失業、收入差距拉大等負面影響。

而且,它來得是這麼快。一切都網路化以後,人工智慧只要把數字拿來算一算、推一推,就可以做出各種比人更精確的決策、判斷、預測、分類。

您已閱讀6%(242字),剩餘94%(36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