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中國生物技術:熱錢能否帶來真正的創新者?

桑曉霓: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之間的不斷融合,讓資本持續看好中國生物技術領域的前景。熱錢與人才的彙集,能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嗎?

2014年,擁有生物學背景的中國創業家漢雨生藉助紅杉中國(Sequoia Capital China)等風險投資公司的幫助,創立了燃石醫學(Burning Rock),利用下一代基於基因測序的診斷技術,促進癌症(尤其是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生物技術是最熱門的風險投資領域之一,漢雨生正是該領域的一名先行者。麥肯錫(McKinsey)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新創企業的私募股權/風險基金募資總額接近400億美元,其中醫療健康行業的風險投資總額達到120億美元。北京投行華興資本(China Renaissance)估計,儘管風險資本流入其他科技行業的速度有所放緩,但今年上半年科技行業獲得創投320億美元,其中78億美元投入了生物技術領域,預示2018年將打破去年的紀錄。泛大西洋資本(General Atlantic)和華平(Warburg Pincus)等國際私人股本公司也成爲該領域的大手筆投資者。

人們對中國內地生物技術的持續熱捧是有充分理由的。許多科學家認爲,下一代醫學突破將來自麻省理工學院新興技術項目主任肯尼思•奧耶(Kenneth Oye)所說的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之間界線的模糊。

您已閱讀31%(496字),剩餘69%(10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