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直在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全球大型的人口聚居地爲企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供應商和客戶;從紐約的曼哈頓到馬來西亞,商業大廈仍然是城市天際線的重要構成。但當工作發生變化時,我們的城市必須做出怎樣的改變呢?
「從根本上說,距離成本——運送貨物和人員的成本——是我們做很多事情的基礎。城市的出現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諮詢機構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宏觀趨勢部門的董事總經理凱倫•哈里斯(Karen Harris)說。然而,正如她和兩位同事奧斯丁•金姆森(Austin Kimson)、安德魯•施威德爾(Andrew Schwedel)在2016年撰寫的一份報告中所述,從機器人、3D列印到自動駕駛汽車,各種新技術正在降低人、商品和資訊移動的成本,加速「空間經濟學的紀念碑」,即我們所稱的城市的變化。
哈里斯認爲,從巴黎到舊金山,城市中心將總能吸引一羣能夠負擔得起城市生活費用的「富人、單身人士和空巢老人」。然而,作爲城市勞動力中流砥柱的中產階級如今有了其他選擇的事實,引發人們質疑城市是否能保持其作爲工作中心的競爭優勢。
您已閱讀24%(463字),剩餘76%(14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