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經濟公司IPO

「走出去」上市僅僅是中國科技企業的起點

劉曠:境外上市或爲不少中國新經濟公司打開一扇難得的大門,但此後能否抓住機會更上一層樓,還得看企業自身。

2017年,信而富、拍拍貸、趣店等一批金融科技公司赴美上市,可謂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上市福年」。到了今年,5月虎牙在紐交所上市,平安好醫生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眼下,備受矚目的小米即將赴港上市,美團也傳出9月赴港IPO的訊息。而計劃未來赴美或赴港IPO的中國科技企業並不少,比如騰訊音樂、滴滴出行、優信等。

縱觀這些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之路,其實都存在一個明顯的共同點,那就是都選擇在海外或者中國香港上市。實則這也算不得稀奇,BAT早年的選擇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但是對於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各類中國科技公司而言,赴美或赴港上市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走出去」上市的誘惑

您已閱讀7%(281字),剩餘93%(36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