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資

懶惰的「主動型」基金經理

75%的主動型股票基金表現欠佳,其背後原因就是,多數基金經理根本不願努力瞭解投資對象。

有關許多主動型基金經理爲客戶帶來糟糕回報的題材,人們談論了很多,也寫了很多文章。有些批評人士聚焦於高費用比率,但我過去30年擔任7家英國上市公司董事的經驗似乎表明,這其中存在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我遇到的大多數基金經理,對我所任職公司——從幾家富時250指數(FTSE 250)成份股公司,到一家在倫敦另類投資市場(AIM)上市的公司——的瞭解都不夠深入,因爲他們根本就不願費力。他們在投資之前沒有進行嚴格的盡職調查,而是很少離開自己的辦公室。相反,他們依靠的是經紀商分析師提供的單薄、經常有所偏袒的分析報告,或者是由投資對象公司的執行長和財務總監所做的45分鐘的推銷宣講。

我記不起有任何一個基金經理在投資前要求參觀我們的業務或會晤更多高階主管。因此,他們成了自己幾乎不瞭解的公司的股東。一旦成爲股東,很少有基金經理會花大力氣來加深對我們的瞭解。

您已閱讀25%(372字),剩餘75%(10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