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冬奧會的聖火即將熄滅,各國冰雪高手對金牌的追逐也進入尾聲。平昌,作爲奧運會歷史上最意想不到的東道主之一,也將從一個無名小鎮變得廣爲人知。一位來自國際奧委會的美國官員甚至認爲,朝韓女子冰球隊應該獲得諾貝兒和平獎。
2011年,平昌以絕對優勢擊敗了德國慕尼黑和法國安納西兩個歐洲城市,成爲冬奧會的舉辦地。在參加奧運競標前,不要說外國人,就連南韓人都不太知道這個僅有4.3萬人口的閉塞小鎮。在此之前,平昌曾競逐兩屆冬奧會的主辦方卻都空手而歸。
之所以說平昌是最意想不到的東道主,是因爲它的方方面面好像都不太符合奧運會主辦地的要求。它不夠有知名度,而且對大部分人來說,它的名字也有點問題。2014年,一位前往平昌(PyeongChang)參加聯合國會議的肯亞人一不小心飛到了北韓首都平壤(Pyongyang)。在中國,也有媒體將平昌和中國的昌平混爲一談。其次,雖然它是不錯的旅遊地,但是它經濟貧瘠,是南韓最偏僻、最不發達的省份——江原道——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也許人們會說這些都可以在得到主辦權之後由政府舉全國之力來改善,但是有一點卻是必須要面對的:南韓一直聲稱受到北韓的核威脅,而平昌有很長一段與北韓接壤的邊境線。南韓的60萬軍人中,有三分之一都駐紮在江原道。
您已閱讀33%(529字),剩餘67%(10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