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聯準

「接棒」葉倫,鮑爾接過了什麼樣的經濟命題?

薩默斯:葉倫的成功,取決於她意識到美國經濟的重大結構性變化,並不再遵循傳統模型。新任美聯準主席的挑戰在於,如何維持成長與穩定的平衡。

珍妮特•葉倫(Janet Yellen)已經完成了她作爲美聯準(Fed)主席的任期,此時的失業率比她就任時低得多、通膨保持較低水準且更接近目標、金融體系的資本狀況更好且流動性更充足。人們還能對美聯準主席有更多的要求嗎?

葉倫的成功充分體現了她的判斷力和縝密思維。但很重要的是,正如上世紀90年代的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一樣,她很快意識到了經濟的重大結構性變化並相應調整了政策,而不再遵循傳統模型。葛林斯潘察覺到的結構性變化是生產率成長加速,而葉倫發現的是「中性利率」(neutral rate of interest)下降。所謂中性利率,是指儲蓄和投資達到平衡而且經濟成長既沒有大幅加速也沒有大幅減速的利率水準。

2014年,當葉倫就任美聯準主席時,不管是在美聯準內部還是其他地方,普遍觀點是,儘管利率非常低,但經濟成長緩慢,這是因爲存在一些「逆風」——與金融危機有關的將很快消退的暫時性因素。當逆風退去,經濟有可能在4%的「正常」聯邦基金利率的情況下實現持續成長。按照這種觀點,利率接近於零的政策是高度擴張性的,可能帶來危險的通貨膨脹。

您已閱讀31%(479字),剩餘69%(10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