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核危機

朝核問題與「後雅爾達」時代的半島格局

張中衡:朝核問題源自秩序的闕失,大國不對半島未來格局作出符合時代發展的整體性安排,生戰生亂就無以避免。

正如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一樣,一個民族也極少能夠選擇自己的領土以及由此而決定的地緣角色。這對一些小國來說更是如此,儘管少數幸運者可以遺世而獨立,大多數卻只能艱難求存於大國博弈的狹促夾縫之中。北韓顯然就屬於後者,但其更大的不幸在於在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冷戰也已經落幕近30年後的今天,它依然爲一個集矇昧與殘暴於一體的獨裁政權所統治,時代的發展不僅未能爲其帶來一絲鬆動,反令其更加恐懼和瘋狂。

對水深火熱之中的北韓民衆來說,這個不幸的故事也許快要結束了,但大國的博弈顯然還將繼續。

一、國際社會不應對北韓棄核繼續保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您已閱讀4%(264字),剩餘96%(60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