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Lex專欄:伊朗怎麼了?

經濟上的不滿在伊朗引發最新街頭抗議,但其實該國經濟在某些方面比沙烏地阿拉伯更好一些。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日子好過。

伊朗是一個悖論。其政府由強硬的宗教保守派占主導地位,但這個國家的女性大學入學率躋身於世界最高之列。伊朗並不認爲自己是以色列的朋友,但該國擁有地區第二大的猶太人口。而就在該國最大出口商品原油的價格自去年夏季以來上漲近一半的時候,經濟上的不滿釀成了最新的街頭抗議。

在某些方面,伊朗經濟看起來好過其在伊斯蘭世界的大對手沙烏地阿拉伯。只要2016年1月解除的制裁不再恢復,伊朗經濟和該國政府就應該能夠挺過這波抗議。這並不是說日子好過。考慮到 30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一半,而青年失業率估計高達25%,緊張已經醞釀了很久。10%的通膨無疑是痛苦的,儘管在2009年騷亂期間價格上漲速度更快。

更難以忍受的將是德黑蘭方面計劃增稅,同時削減對汽油等關鍵大宗商品的補貼。政府這樣做的動機是減輕預算壓力。然而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統計,伊朗的財政赤字並不大,僅相當於GDP的1.5%。不妨將這一數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數字比較,後者的這一比例是其六倍。

您已閱讀52%(417字),剩餘48%(3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