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政府最初鼓勵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走出去」時,很少有企業像中國化工(ChemChina)及其積極進取的董事長任建新那樣熱情響應號召。
2015年3月,這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國企以73億歐元收購了義大利輪胎公司倍耐力(Pirelli)。不到一年後,中國化工同意以440億美元收購瑞士農業企業先正達(Syngenta)。到這裏爲止,一切還算平常。在歐元相對疲軟的時候,中國化工利用了人民幣的購買力,收購了擁有更好的技術和品牌認知度的海外企業。
使中國化工的海外投資戰略區別於其他衆多中國企業的,是它在收購一家外國目標企業之後時常採取的做法。中國化工接下來會利用收購的海外企業——和外國管理者——在中國國內贏得市場份額,這或許可以稱爲某種特洛伊木馬策略。
您已閱讀21%(322字),剩餘79%(12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