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韓開展氫彈試驗,這會加強而非減弱北韓是有核國家的事實。實際上,2006年北韓進行第一次核試驗,基本確立了擁核的事實。此後進行的其他五次核試驗,只涉及改善其核能力,而非其擁核事實。
北韓作爲一個小國,在周邊大國林立、國際社會不斷提升的高壓下,仍不斷地推進其核武器計劃,凸顯了小國政治的思維特性及大國間戰略協調的困境。由此,朝核問題螺旋型惡性上升,形成一種高風險的「損害性僵局」對峙:國際社會從未放棄「去核化」目標,北韓則將「擁核」視爲國家大戰略,永不停歇地造成核武化既成事實,讓「去核化」目標或難以企及,成爲虛幻。
首先,「擁核」被北韓視爲生存「法寶」。北韓無論是國土面積及人口數量,抑或是它影響和塑造國際事務的能力,絕對是一個小國,生存是其最重要的國家目標,擁有不對稱性打擊能力,由此成爲其「生存法則」。事實上,伊拉克和利比亞「棄核」後遭致西方大國打擊的命運以及薩達姆被處決、卡扎菲橫屍街頭的場面,或刺痛並堅定北韓的「擁核」選擇。正因爲如此,「擁核」作爲其國家安全以及國家生存的堅硬外殼,是北韓的「理性」選擇,並寫在國家憲法中。
您已閱讀16%(468字),剩餘84%(24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