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報披露收官,次新股大面積變臉和股指步步走低,讓IPO和A股市場再次成爲輿論矚目的焦點,這不免讓人開始反思IPO大擴容和監管引導政策是否對路?對於次新股業績大面積變臉,也有人開始質疑這與證監會主席劉士餘提出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把好IPO公司上市關的要求不相符合,再加上股市行情的大面積下跌,再次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穩定市場從何談起?
有數據統計,2016年至2017年一季度A股市場380家公司完成了IPO,其中2017年一季報業績下滑的公司有106家,佔比近28%,其中32家公司在今年一季報出現了虧損,佔比8.4%,從業績下滑幅度來看,有11家公司業績下滑幅度超過100%,其中先進數通一季度業績下降3021%,虧損437萬元;超訊通訊亦下滑1055%,虧損771萬元。
在如此觸目驚心的次新股業績變臉下,2017年一季度竟然完成了135家IPO,創了歷史新高,而且還有10%被否決掉了,不然IPO的數量會更多。在目前沒有增量資金、金融機構全面收縮資產負債表的情況下,近期A股市場的大幅調整也就不難理解了。
您已閱讀14%(463字),剩餘86%(28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