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

FT社評:買美國貨、僱美國人的弊端

川普下令對有關買美國貨、僱美國人的政策進行評估,其結果有待觀察。但美國應繼續對外國好產品、好人才開放。

除了自由貿易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問題能比強迫企業和公共部門採購國貨、僱用國人更能引起公衆輿論及經濟學家觀點的分歧了。

上次美國政府實施包含投資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是在2009年,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出臺了《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當時要納入所謂「買美國貨」(Buy American)的條款、以使合同落入美國企業之手就經過了一場硬仗。同樣,美國工作許可制度、特別是面向高技能人才發放的H-1B簽證,不管在美國科技行業從業者中間(拿這類簽證的人大多從事科技行業)還是在美國國會中都極具爭議。

可想而知,考慮到這個問題對經濟民族主義者的吸引力,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不會放著不管,他指示對有關買美國貨、僱美國人的政策展開評估,同時發表了讓就業留在境內的激烈言論。在理論上,對兩項政策、特別是短期H-1B工作簽證進行審查,可能會取得一些卓有成效的改進。而實際上,考慮到川普的過往記錄,評估結果既可能是出臺更具限制性的法規,也可能不會有什麼實質性改變。

您已閱讀39%(481字),剩餘61%(7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