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駭客

用市場化手段「收編」駭客

伊拉扎裏:2017年將是「友好駭客攻擊之年」,因爲企業紛紛推出懸賞計劃,邀請駭客與他們合作,排查系統漏洞。

資訊時代的結局是,「軟體正在吞噬這個世界」。企業競相推出數字代碼和服務,而不以網路安全爲重,即便大家都知道必然會有安全問題和軟體缺陷。在理應安全的組織都遭遇數據失竊和安全事故的時候,企業顯然需要它們能夠獲得的一切幫助。

令人意外的是,軟體巨擘現在鼓勵駭客對它們進行攻擊。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和Facebook等公司自2010年以來一直在這麼做——通過所謂的「漏洞獎勵計劃」,或者叫「漏洞懸賞計劃」(bug bounty program)。貌似帶有美國「狂野西部」時代歷史回聲的是,公司向獨立的安全研究員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通過找到關鍵的安全問題(可能讓我們全都處於風險之中的軟體漏洞)而贏得獎金和認可。

儘管2016年可能被稱作「駭客之年」,包括去年10月份美國發生的拒絕服務攻擊造成網路大面積癱瘓事件,但2017年可能是「友好駭客攻擊之年」。矽谷以外的傳統行業推出了更多的「漏洞懸賞計劃」。

您已閱讀29%(409字),剩餘71%(9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