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沈從文新中國生存祕笈(上)

老愚:謹小慎微的生存哲學救了沈從文。即使有後來的浩劫,他也認爲,自己比同時代文化人活得好,因爲受折磨很輕。

「好好工作吧,不明白的事沉默對待,可少錯誤。工作多擔負些,向(好的)解放軍學習看齊。向優秀黨員(真正優秀的)和同志看齊,即可望提高而少出意外。謙虛謹慎不怕多,不宜忘。」

「希望你凡事謹慎,多學習,也多聽羣衆意見,見名譽就讓,見困難就幫,能把握大處,就可以少讓媽媽擔心。」

這是沈從文寫給長子沈龍朱和次子沈虎雛信裏的話。不善言辭的沈從文,喜歡通過寫信表達自己的心思。這些寫於文革年月的信件(1966—1976),僥倖被收信人儲存下來,——因爲新中國思想控制、以言治罪的專政氛圍,大多數被收信人閱後銷燬,只有少數不犯忌的留存於世。《大小生活都在唸中:十年家書》近百封信件,除了一封是兒子寫給沈從文的情況報告外,都是他寫給親人的私訊。何謂大小生活?大生活即國家政治變化,小生活指個人及家庭狀況。此書給我的感受是,國家前途、個人命運皆在作者心間滾動;他是那樣真誠地訴說自己的憂思和心事,不僅僅是對親人,好像還對著無數良善的讀者。

您已閱讀14%(408字),剩餘86%(24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