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市場

全面看待併購中的「對賭協議」

畢曉剛:對賭協議可減少交易的不確定性,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積極反饋,如何避免只有「紙面上」光鮮的利潤?

所謂對賭協議,究竟是什麼意義?對賭協議在國外資本市場中已有較爲廣泛的應用,其在中國的應用仍然屬於起步階段,應該如何看待?

英文的全稱爲「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即「交易估值調整機制」,在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和併購交易中則普遍使用「對賭協議」這一種名稱,儘管「對賭協議」這一名稱看起來讓人感覺比較「負面」,但實際上對賭協議是期權的一種形式,在法律上可以理解爲一種附生效條款的合同。對賭協議是收購方(包括投資方)與出讓方(包括融資方)在達成併購(或者融資)協議時,對未來一段時間裏實現的目標(通常爲與業績相關的具體指標)進行約定,如果出讓方實現了約定的目標,收購方則對出讓方進行獎勵,反之,如果出讓方沒有實現約定的目標,出讓方則要對收購方進行補償。實踐中,獎勵或者補償的方式通常爲現金、股權或者現金加股權。

衆所周知,金融市場中最大的風險是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在私募股權投資和併購中主要體現在對目標公司估值的不確定性上,在公司估值的實務中我們通常選用現金流折現的方法,因而對目標公司估值的不確定性就體現爲對目標公司未來一段時間裏的盈利能力的不確定性,因而現階段對賭協議中普遍也是圍繞著目標公司未來的業績(淨利潤)爲主要協議目標。媒體的報導和學術界關於併購的研究基本上認爲大多數的併購都是失敗的, 即併購不能顯著提高公司股東的價值。這些失敗的併購大多由於對潛在併購標的估值的不確定性,從而影響了整合的協同效應和採用恰當的併購支付方式。爲了降低交易的風險,減少資訊不對稱性,增加交易的確定性,我們除了採用詳盡的盡職調查外,另外一種較爲有效的方式就是採用對賭協議的形式。

您已閱讀29%(698字),剩餘71%(16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