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金融市場

A blind spot masks the danger signs in finance
盲點掩蓋金融市場危險信號


邰蒂:國際結算銀行的申鉉松認爲,經濟學家有一個盲點:他們不看金融市場的「雜草」,而是僅僅觀察通膨等實體經濟信號。

Debate has been frenzied this week about how fast the US Federal Reserve plans to raise interest rates. But as investors look forward, it is also a good time to glance back and ask why rates have been so low this decade.

近日,有關美聯準(Fed)打算以多快速度加息的辯論非常活躍。但是,在投資者展望未來之際,現在也是時候回望過去、問一問利率在本十年爲何如此之低。

您已閱讀5%(291字),剩餘95%(58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