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下,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稱轟炸北韓不應成爲一種選擇(見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3月22日刊登的文章《美國應該轟炸北韓嗎?》),這當然沒錯。然而,轟炸北韓有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原因要比他闡述的深刻得多。首先,北韓有大約1萬門火炮和火箭發射裝置可將首爾的1000萬居民覆蓋在打擊範圍之內。這些武器受到了很好的保護,許多都藏在洞穴和掩體中。如果每枚彈頭攜帶20磅列性炸藥(更不必說化學武器),以每分鐘5輪的速度發射,那麼每分鐘將有1000噸炸藥落向首爾。一刻鐘內造成的破壞將相當於一顆摧毀廣島的原子彈落在這座城市。
要有效清滅北韓整個核能力及其大規模火炮優勢,唯一辦法幾乎肯定是進行核打擊。如果這樣的打擊不能百分百奏效,沒人知道北韓將如何進行報復。而天氣狀況還會把大量輻射帶到中國。因此,雖然考慮進行核打擊是不理性的(說好聽點),但誰知道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總統及其身邊沒有任何外交政策和防務經驗的白宮顧問們會做何反應。
正如拉赫曼指出的,當莫斯科1949年首次試爆核武器時,我們就對是否應該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展開過辯論。當中國1964年試爆首枚原子彈時,這樣的爭論又再次出現。當時的中國——1950至1953年期間與美國及其盟國在北韓打過一場戰爭——看起來顯然像今天的北韓一樣不穩定和危險。
您已閱讀64%(565字),剩餘36%(3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