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他本人以及他的團隊給世界形勢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與他的前任總統們不同,川普當選後非常慎重,任前就一直在試圖通過各種言論來測試各方底線。除了針對一直以來的對手,如中國,這次也包括許多一直以來的盟友,如東盟、日本、南韓、墨西哥等,帶來了大範圍的影響。因此,面對這樣一位善於使用「非傳統」手段的「非傳統」總統,中國就不能侷限於僅使用傳統手段來應對。
川普競選時多次提到要「讓美國更強大」,或者「再次強大」,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改善美國人民的生活水準,離不開提供更多的就業,更離不開來自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配合。比如,如果缺少來自中國的資金支持和技術幫助,美國高效建設基礎設施,將面臨問題;如果沒有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如何促進更多美國出口等也是現實問題。作爲商人,川普不可能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因此他的種種做法更多的是對底線的試探,以獲得更高的收益。對試探的讓步可能會招致對手進一步的擠壓,中國需要帶有針對性地有所回應。
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雖然川普目前特立獨行、張揚不羈,但是上任後也會受到來自「總統」這個職位的制約。比如他提出對中國徵收45%的懲罰性關稅,但這一主張可行性很低。第一,中國作爲世貿成員國,不能違反WTO相關承諾。第二,川普坐上總統的座位時也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制約。他離白宮越近,他的觀點和說法也會更加向白宮靠攏。他雖然很早提出過對華增加45%的關稅,但是現在提到的次數越來越少,目前看來不能完全保證他會和美國曆任總統一樣的言行舉止,但至少說明在潛移默化中他也受到約束。正因爲這些制約,川普作爲總統需要照顧到和代表到各方利益羣體的利益。美國基本政策的制定是經過上上下下、反反覆覆非常激烈的討價還價產生的。所以基於這兩點,我認爲美國95%以上的情況下不會走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