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基於《鳳凰週刊》記者漆菲於2016年11月對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的採訪。作者授權FT中文網發表。
回顧過去的一年,中國的整體形勢還是往上走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全球利益的拓展總體來說得大於失,我認爲可以打一個良好的分數。放眼全世界,中國在全球的實際影響力已經彰顯。比如在非洲,很多國家的公路、碼頭等基建設施都是中國建設的。有個西方外交官甚至私下向我感嘆說,中國給(非洲)一些地方帶來經濟發展,而美國人只會賣武器。
與此同時,我注意到的一個明顯反差是,國內普遍低估了中國的能量、中國政府的潛力和在外部的影響;外部則普遍高估了中國的富裕程度、戰略規劃能力和中國在周邊及全球做出實際舉措的可能性。正因爲存在這個反差,才導致國內許多老百姓覺得中國政府偏軟,對外承諾太多;外部則認爲中國在全球化中獲得的好處最大,承諾和提供的公共產品以及專項幫助卻遠遠不夠。
您已閱讀7%(384字),剩餘93%(48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