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談到中國企業國際化繞不開的一個案例,華為不知不覺被捧作民族企業的象徵,有相當大一部分人甚至媒體將華為的成就視作民族成就。這一點也被外界稱爲「華為的戰略負擔」。
就在我趕赴東京參加華為舉辦的2016全球寬頻移動論壇之前,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RAN1#87次會議關於5G短碼方案討論中,中國華為主導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爲eMBB場景下控制通道編碼的解決方案。這一看起來了不起的成就又一次激發了人們的民族自豪感,甚至引來諸多誤讀。
「被民族化」似乎不利於華為作爲一個世界級企業的形象塑造。華為副董事長兼輪值CEO胡厚崑本人在採訪中也表示,5G標準的達成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競爭,談民族自豪感沒有必要。在論壇現場上,我也曾就此詢問一些華為內部員工,他們對外界盛讚Polar碼的「勝利」普遍感到有些喫驚。相比起談論Polar碼的成就,他們更願意向我介紹會場展區內華為以及來自全球合作伙伴們在VR/AR、智慧家居、汽車等一系列行動通信領域的新產品。
您已閱讀16%(432字),剩餘84%(21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