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

FT社評:歐盟走向保護主義乃不智之舉

保護主義可能會帶來一些短期的政治壓力緩和。但較長期而言,這無助於打造將引領歐洲經濟成長的現代盈利產業。

擔心貿易和全球化對勞動者的影響成了歐美政治的家常便飯。因此或許毫不意外的是,關注中國、尤其是中國鋼鐵的歐盟(EU),正計劃讓通過徵收緊急關稅阻止受補貼或傾銷的進口產品入境變得更容易一些。

不意外並不意味著這是明智之舉。確實,拜政府補貼的過剩產能所賜,中國生產出來的鋼鐵正在壓低全球鋼鐵價格。然而,發達國家應意識到,設置壁壘會對其他行業不利,並干擾現代貿易經濟所依賴的至關重要的全球供應鏈。

歐盟可能採取的政策變化旨在繞過中國是否應被賦予「市場經濟地位」這一日益逼近的問題,如果中國取得這一地位,其他國家將更難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徵收反傾銷稅或反補貼稅。在評估針對非市場經濟體徵收的這類關稅時,歐盟可以利用被認爲類似的第三國成本來計算懲罰的力度。

您已閱讀30%(319字),剩餘70%(7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