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於表象,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把握本質,一葉知秋而通曉時局。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已進入衝刺階段,系列電視辯論正將氣氛推向高潮。本次大選的諸多熱點話題,雖然短期內被津津樂道,但長期內並不會對美國經濟產生太大實質影響。相反,鎂光燈外的一些深層趨勢,卻正在悄然改變美國經濟的前景。
美國大選,結果固然重要,然而,大選本身的長期影響可能更加重要。基於AD-AS理論模型分析美國大選的表層熱點和深層趨勢,無論結果如何,大選本身都將延緩結構性改革、增加貨幣政策不確定性並觸發民粹主義風險,進而對總供給形成負面衝擊,抑制美國全要素生產率的改善。我們希望,通過理清美國大選的「表」與「裏」,投資者能夠篩除短期干擾,更前瞻、更客觀地把握美國經濟的長期趨勢。
新聞是浮躁的,理論是嚴謹的。我們將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納入總需求總供給模型,以進行理論推演。從美國經濟AD-AS模型可知(詳見附圖),主張大規模減稅、減少政府幹預的川普將導致短期需求曲線左移,支持增加稅收、加強政府幹預的希拉里將導致短期需求曲線右移。然而,在長期供給曲線垂直的情況下,無論短期需求曲線如何移動,美國經濟的總產出均不發生變化。因此,從中長期看,大選結果對美國經濟成長的實質影響非常有限。相應地,圍繞競選結果的諸多熱點話題,雖然表面上備受矚目,但實質上並不具有現實意義。具體而言,這些表層熱點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您已閱讀21%(582字),剩餘79%(22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