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爲英國退歐而煩惱之際,中國引發的擔憂已「退居二線」——至少目前是這樣。上週五,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一系列今年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在這些數據中,最爲重要的是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的GDP同比成長了6.7%,增幅比預期高了10個基點。這一成長的品質是值得懷疑的——更不用提其可靠性了。
近來,中國已不再像之前那樣頻繁地提及渴望解決經濟失衡問題了。上週五的數據更爲清晰地表明,中國政府已從改革的道路上回撤,轉而力挺刺激性措施,將資金注入經濟體系以穩定成長。同一天來自中國央行的數據顯示,貨幣供應增速高於預期,達到了2008年後那段時期纔有的水準。新增貸款也成長逾2000億美元,比經濟學家的估計高了逾500億美元。
不過,數據也表明中國的經濟重心在繼續轉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速度超過預期,同比增速高於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GDP成長近四分之三由消費貢獻。與此同時,固定資產投資成長則已放緩。不過,真正發生的投資,資金大多來自國家;民營企業的開支幾乎沒有成長。
您已閱讀81%(452字),剩餘19%(1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