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回眸股災週年:經濟轉型中的一場荒誕劇

劉勝軍:MSCI三拒中國,是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進度的不信任投票。

一年前的6月,被「改革牛」、「國家牛」豪言裹挾的股民,沉浸在4000點只是牛市起點的無限憧憬中,把所有的歷史教訓和金融常識拋在了腦後。股災總是在猝不及防的時候突然到來。2015年6月15日股災模式開啓,指望靠「國家牛」脫貧的股民再次成爲被割的韭菜:6月15日到7月8日,17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下跌32%。

放眼古今中外,股災並不稀奇。投資者固有的動物精神驅動著一次次的股價/樓市泡沫,隨之而來的就是股災。如果導致2015年股災的只是「動物精神」,那就沒有什麼值得總結和反思的,因爲沒有人能改變或消滅動物精神。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2015年股災鮮明的獨特之處值得我們認真反思:1)媒體特別是官方媒體對股價泡沫起到了顯著的推波助瀾作用;2)證監會作爲監管者的迷失:越位與缺位;3)股災之後的令人瞠目結舌的「暴力救市」。雖然股災爆發已經一年,但我們並未看到足夠的反思,遑論改進。

您已閱讀7%(395字),剩餘93%(50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