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歐巴馬出任美國總統以來,一年一度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已成爲構建中美經濟金融合作的重要橋樑。伴隨著明年初歐巴馬任期結束,第八屆在北京召開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也是歐巴馬政府的收官之作,根據會後清單,本輪對話共計達成60多項成果。筆者特別關注的是:匯率問題已不再是雙方指責的焦點,反而合作進一步加深, 比如中方給予美國2500億RQFII額度以及在美製定清算行顯示人民幣國際化與金融開放取得進展;去產能面臨國內外壓力,考慮到其中的轉型痛苦,預計推行改革進展需要加快;而就廣泛關注的BIT談判,由於雙方利益存在分歧,且美方對中方負面清單過長頗有微詞,難在歐巴馬任期取得突破,再次說明了中美非常態下的合作之難。
梳理至今八次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筆者發現,本輪戰略對話出現了一個新的思路,即從強調合作到管控分歧,這樣的提法在中美分歧不斷的當下,似乎更加務實。
具體來看,從2009年到2012的前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總的趨勢是反映了中美兩國戰略關係的不斷加深,關係日益密切。從議題上即可明顯看到,從第一次的主題「凝聚信心恢復經濟成長,加強合作」,到第二輪的「確保持續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係」,再到「建設全面互利的夥伴關係」,最後到「深化戰略溝通與務實合作,推進持久互利的關係」,中美關係的定位年年提升。
您已閱讀15%(554字),剩餘85%(30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