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客

被妖魔化的「駭客」

「駭客」一詞原本在電腦高手圈子裏帶有榮譽勳章的涵義,但後來媒體一直把它與犯罪聯繫在一起。圍繞這個詞的鬥爭折射出了網路幕後的鬥爭。

“hacking這個詞就像女權主義。它已附帶了太多包袱。」

凱爾•利明(Cal Leeming)曾告訴我許多關於銀行安全漏洞的可怕事情,然而上面這句話讓我尤其難以忘懷。他並未稱自己是一名駭客——儘管他幾乎是人們對駭客固有印象的完美化身。面色蒼白的他性格內向,擁有與生俱來的技術天分。他曾因竊取信用卡資料而入獄。如今,華麗轉身後的他運營著自己的安全公司。他把自己稱爲一名軟體工程師。

上世紀50年代,「hacking」一詞最早出現在與麻省理工學院(MIT)一個電腦俱樂部有關的語境。當時它只是指鼓搗電腦,帶有榮譽勳章的涵義。然而,上世紀80年代,當媒體開始報導「hacker」(駭客)時,其語境通常是犯罪行爲,這種聯繫已經固化。有那麼一段時間,曾有人企圖將駭客和「潰客」(cracker)區分開來。由駭客轉型的科技報導記者J•M•潑盧浦(J M Porup)在Motherboard網站上撰文寫道:「那些安分、守法、愛動手做東西的編程者自稱駭客。我們說,駭客是做東西的,而潰客是砸爛東西的。」不過,這種區分往往並不被人認真對待。

您已閱讀22%(461字),剩餘78%(16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