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文藝片困局出路:分線發行

陳昌業:《百鳥朝鳳》讓中國藝術片發行困境進入大眾視野。待中國電影銀幕數進一步提高,排他性的分線發行或可能實現,或許能爲藝術片帶來機遇。

人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方勵上週四晚的這一跪(見上圖),確實價值連城。電影《百鳥朝鳳》從5月13日(週五)的1.1%排片、53萬票房即陡升到了翌日(週六)的4.4%排片、953萬票房,週日的排片更是達到了7.5%、1296萬票房——72個小時之內,單日排片漲了近7倍,單日票房從兩位數跳高到了三位數,累計票房已經超過2600萬。

與票房逆襲的掌聲相隨的是,輿論對方勵這一跪的爭議,沸沸揚揚,筆者對其中的兩點批評頗不以爲然。

其一是認爲方勵失格。在筆者看來,方勵這一跪反倒更凸顯其大丈夫的高大人格。作爲一部面對極其殘酷的市場競爭的文藝片,方勵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以一己之悲愴避免了吳天明導演最後遺作的悲壯。院線、影院們72小時內積極回應這一跪的公開表態和實際行動亦堪稱一次電影界百鳥朝鳳般的集體致敬,成就了中國電影史的一段佳話。方勵是真丈夫,爲大師、爲作品能屈能伸,有智慧、有擔當亦有情懷,他在獨立製片人這一角色上十餘年的履歷足以表明他並不是一個鑽營票房的電影商人,而是一個有電影理想和情結的中國電影人,這一跪失的不過是面子,彰顯的是大格局、大人格。

您已閱讀19%(470字),剩餘81%(20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