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滑膜肉瘤患者魏則西,因信任百度搜索在首條位置推廣的一武警醫院的生物免疫療法,不幸貽誤治療時間,並給家庭造成20多萬元的額外經濟負擔。魏則西去世後,輿論對百度競價排名的爭論持續升溫,這家佔據中國搜索引擎半壁江山之多的網路平臺,再次因競價排名被捲入輿論風暴的中心。
百度競價排名帶來的紛爭從來沒有消停過:「大眾」案、「史三八」案、「婷美防輻射」案、「盤古」案、「皇宮」案、「同性戀治療」案……只不過,以往的案件更多涉嫌關鍵詞商標侵權類不正當競爭行爲,導致當事人經濟損失,百度公司對此類涉嫌侵權事件的慣用做法是刪除相關資訊,並獲得責任豁免。但魏則西事件的危害顯然比以往任何案件都更爲嚴重,刪除推廣資訊的做法,真的能讓百度公司再次全身而退嗎?
筆者認爲,百度的慣用招數只是權宜之計。如果百度不做改變,今天的置身事外,終將成爲短暫的僥倖豁免。這並非危言聳聽,在2011年的「惠特克案」中,全球最大的網路搜索引擎谷歌公司,因其職員利用谷歌關鍵詞平臺幫助非法藥商規避廣告審查,向美國當局支付了5億美元的罰金,以免於刑事訴訟。這筆費用佔到谷歌全財年運營利潤的4%,相當於同期百度全財年運營利潤的42%。
您已閱讀20%(496字),剩餘80%(20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