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伊朗銀行業困境令中國卻步

Kleiman International Consultants高級合夥人克萊曼:即使對伊朗的制裁已經放鬆,伊朗金融體系仍深處困境,這使中國在與伊朗加深金融合作方面猶豫不決。

美國對中國電信巨擘中興通訊(ZTE)的處罰提醒人們,儘管在聯合國(UN)核視察之後,對伊朗的制裁在1月已經部分解除,但制裁依然具有殺傷力。

先前,崑崙銀行(Bank of Kunlun)被列入違反禁運規定者名單。該銀行的成立是爲了處理伊朗遭禁運期間,伊朗和中國之間的石油換貸款和基礎設施協議。儘管如此,在一系列官方倡議的支持下,中國的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去年就在爲兩國間的合法業務往來做準備了。按照中國「一帶一路」(One Belt, One Road)對外投資計劃的構想,中伊經濟往來在接下來10年將增加至5000億美元,是現在的10倍;伊朗認繳了亞投行(AIIB)不到2%的初始股本;中伊兩國還商討了設立雙邊貨幣互換額度。然而,隨著雙方就如何處理伊朗資金解禁後,中方賬戶中的200億美元合同欠款商議條款,以及隨著自身壞賬問題日益惡化的中國內地銀行,逐漸理解了伊朗金融體系危機的嚴重性,最初的樂觀煙消雲散。伊朗總統哈桑•羅哈尼(Hassan Rouhani)和新當選的改革派議員,都曾提醒人們注意伊朗金融體系危機的嚴重性。

對伊朗的制裁解除後,中國在銀行業務和貿易上面臨著新的競爭,有來自歐洲的競爭,還有來自印度、日本和南韓等亞洲競爭對手(這些國家都出動了各自的國有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的競爭。

您已閱讀28%(545字),剩餘72%(14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