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

手機惡意軟體呈「指數級成長」

FT撰稿人柏德:駭客針對手機用戶之間的下一個戰場將是生物特徵數據,比如拇指紋、虹膜或語音。專家稱,一旦用戶的生物特徵資訊被獲取,那就完了。

手機惡意軟體從2011年開始迅速發展。網路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實驗室(Kaspersky Lab)的資深安全研究員戴維•埃姆(David Emm)稱,當時駭客開始大舉攻擊手機。

「當時,手機數據變得有盜取價值,從那以後手機惡意軟體呈指數級成長,」埃姆稱。他估計,2015年期間發現了100萬個新的手機惡意代碼。「實際攻擊次數遠大於此,因爲每個程式往往被多次使用。」

早期的攻擊方式都集中在導致手機暗中撥打收費高昂的電話號碼。後來駭客們轉向網路釣魚——利用詐騙網站誘導人們透露賬戶號碼和登錄資料。

您已閱讀14%(243字),剩餘86%(14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