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

世界需要亞投行的參與

「綠色和平」綠色金融項目經理郭紹明:世界應該擁抱和接受亞投行的到來,敦促亞投行做得更好。反過來,亞投行也應展示其對保持開放、透明和尊重受影響社區權利的真正承諾。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以下簡稱「亞投行」)正式成立!儘管當時正值2015年耶誕節,但幾乎每天都有關於這個中國倡議併成立的金融機構的新評論。懷疑論者聲稱,該行投資的項目將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或者涉及備受爭議的煤炭和核能項目;也有人把亞投行比作特洛伊木馬,認爲亞投行將幫助中國向國外輸出以國家爲主導的發展模式,威脅民主體制。支持者則認爲,亞投行的出現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被西方多邊機構忽視的迫切需求。哪種看法是對的?

確實,亞投行在全球範圍內獲得的廣泛參與展示出中國逐漸增強的軟實力。然而,加入亞投行並不意味著認同以國家爲主導的發展模式。此外,雖然中國是亞投行最大的股東,但是俄羅斯、印度和德國等其他國家所持有的股份也非常高。因此,亞投行不太可能僅僅按照中國的意願爲其偏愛的海外項目提供資金,更不可能對現有的海外政治局勢產生威脅。此外,根據研究公司龍洲經訊(Dragonomics)的分析,據估計亞投行貸款能力與亞洲開發銀行(ADB)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水準相當,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爲亞投行的出現是要取代現有機構。作爲一家對市場和評級機構都還比較陌生的機構,亞投行可能更傾向於與現有多邊機構進行合作,而不是與之抗衡。因此,這些有關中國將藉助亞投行來接管世界的顧慮都只是不必要的擔憂。

又或者,這些擔憂也有些道理?雖然大多數人不相信中國意圖利用亞投行直接擾亂全球金融秩序,但是我們也確實看到立場更明確的中國正在尋求與其經濟分量相當的國際影響。這對美國而言無疑是一個挑戰,也使其盟友感到不安,但這些並不僅僅是毫無理由的顧慮。從針對滬市採取的措施到中國的海外投資,中國對自身意圖缺乏有效和透明的溝通,這也導致了對中國崛起的猜疑。再者,未來亞投行可能會在環境標準和監管要求相對寬鬆的地區進行投資,行爲不透明只會加深對亞投行環境友好聲明的嘲諷,並使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引起更廣泛的懷疑。

您已閱讀47%(796字),剩餘53%(8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