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俄羅斯干預匯率失敗對中國有何啓示?

德國商業銀行周浩:干預是央行面對匯率波動的本能選擇,俄羅斯曾大幅干預匯率;市場最大啓示是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干預並非長久之計,中國企業也要改變不願管理匯率風險的習慣。

【編者按】2016年將是中國經濟備受考驗之年,中國風險已經是全球關注要點。過去一兩年中,我們已經不斷強調匯率問題將是中國經濟重中之重,而近期市場波動加劇也加大了學界業界對這個問題的共識。FT中文網對於這一話題持續關注,近期繼續推出《聚焦人民幣匯率》專題,力求組織不同角度討論。編輯事宜,聯繫[email protected]

去年8•11匯改後,中國央行在境內外市場對人民幣匯率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干預,以保證匯率的平穩,爲了防止市場形成貶值預期造成「踩踏效應」。由於市場仍然存在比較明顯的人民幣貶值預期,筆者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央行仍將保持對市場的干預力度。

事實上,外匯市場干預是很多央行面對匯率大幅波動的本能選擇,在過去的幾年中,俄羅斯央行就曾經大幅度干預盧布的匯率,俄羅斯的故事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您已閱讀15%(354字),剩餘85%(20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