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6年1月25日和26日,義大利指揮家裏卡多•穆蒂攜手芝加哥交響樂團空降北京,在中國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一連兩晚上演了曲目涵蓋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馬勒《第一交響曲「巨人」》和普羅科菲耶夫《第一交響曲「古典」》、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的兩場音樂會。北京站的兩場演出無疑成爲他們這最新一輪亞洲巡演最重要的一站。
指揮家穆蒂曾在三年前因病抱憾缺席了芝加哥交響樂團原定由他領銜的中國巡演,所以這趟他的如約而至,引來了北京觀衆的熱烈追捧。
首先,國家大劇院一連兩晚的音樂會門票基本上被銷售一空,音樂廳內座無虛席,極其罕見地擺出了幾排加座,甚至於還有持「站票」觀演的。暫且不論穆蒂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兩場演出真正在藝術層面上的成功與否,就親歷了這兩場音樂會的筆者看來,顯而易見的是,在演出結束以後,在場的北京觀衆可謂給足了面子,向舞臺上的音樂家們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平日裏演出完後難得一見的「Bravo!」叫好聲此起彼伏。北京站第二場音樂會的正式曲目演完了,穆蒂更是在幾經返場謝幕後,出乎意料之外地指揮樂團加演了一首管絃樂隊版本的中國歌曲《大海啊故鄉》。而這也是芝加哥交響樂團這一輪亞洲巡演在履及臺北、東京和上海三地後,唯一精心安排的一場擁有加演曲目的音樂會,這顯然是作爲樂團音樂總監的穆蒂和芝加哥交響樂團所一起贈予北京這座城市以及北京觀衆的一份厚禮。
您已閱讀27%(577字),剩餘73%(15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