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很難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中東自2001年以來發生的一系列戰爭都與石油相關。阿富汗並非產油國,而伊拉克未來開採的大部分石油將運往中國以及遠東地區,而非美國或歐洲。另一方面,敘利亞與伊拉克北部如今的形勢表明,石油與實力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英國《金融時報》去年10月報導稱,在建立哈里發國的過程中,「伊斯蘭國」(ISIS)並未效仿蓋達組織(al-Qaeda)在資金上依靠沙烏地阿拉伯或波斯灣其他地區富裕支持者捐贈的做法。相反,ISIS領導層在其控制的地盤建立了幾乎完全依靠石油收入的經濟體系。去年12月發表的另一篇報導介紹了一些引人入勝的細節:產於敘利亞東部省份代爾祖爾(Deir Ezzor)的al-Tamak、al-Omar等油田以及伊拉克北部摩蘇爾附近的Qayyara油田的石油,是如何主要通過卡車運往兩國其他地區及境外的。某些經濟活動簡直是中世紀的翻版:一部分石油甚至用駝於騾子或驢背上的鐵鍋運輸。就連敘利亞境內與ISIS作戰的叛軍都要依靠購買非法油料來保障基本燃料供應,儘管這麼做幫助了他們的對手獲得資金。
藉助從中心嚴密控制的專業經營,ISIS一度每月獲得多達4000萬美元的石油收入。這些資金讓ISIS成立了一個貌似有效的政府,無疑還被用於購買武器裝備。
您已閱讀30%(535字),剩餘70%(12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