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

FT社評:新興市場警報尚未解除

政策制定者、企業高階主管和投資者應當小心,不要將本週市場對美聯準加息的初步反應解讀爲長期趨勢。如果美聯準繼續保持收緊路線,新興市場可能會因資金大潮的退去而受到重創。

貨幣政策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代已經結束。美國短期利率近10年來的首次上調,終結了自金融危機以來廣泛存在的近乎爲零的借款成本。股市投資者對此舉表示歡迎,美國、歐洲和亞洲股價均被推高。甚至連新興市場(其中很多國家一直擔心美國加息的影響)也基本上對這一普遍預期中的舉措處之泰然。

然而,短期反應不應掩蓋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對發展中經濟體構成的根本挑戰。發展中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產出的35%左右。如果美聯準(Fed)的貨幣收緊趨勢在2016年繼續保持(美聯準自己的預測顯示應該會是如此),那麼事實可能會證明,它對兩個尤爲脆弱的方面將產生巨大影響。其中一個是新興市場大規模借款熱潮結束,該熱潮之前曾受到由美國導致的寬鬆貨幣的助燃。另一個是受到創紀錄資本外流困擾的中國可能被迫讓人民幣大幅貶值。

債務問題的規模相當可怕。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編制的數據,自2005年初以來,有大約9兆美元資金流入新興市場,令這些國家的國內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升至空前的160%,而在金融危機之前該比率僅略高於100%。國際金融協會是一個行業協會,其會員來自全球70個國家。這些債務多數累積在非金融類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這些企業現在借款約24兆美元,爲新興市場GDP總額的90%。家庭部門也大舉借入了廉價資金,債務已累積至約8兆美元,相當於GDP的30%。

您已閱讀53%(599字),剩餘47%(5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